石家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光大证券潘向东认为对出口不必过分悲观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光大证券潘向东认为对出口不必过分悲观


中国证券报4月23日发表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分析师潘向东的分析文章指出,3月份中国出口额同比下降17.1%,3月份出口降幅比2月减小8.6个百分点,经工作日调整的环比增长32.8%,说明中国出口比2月份好转。


从产品种类看,3月份出口相对于2月份好转主要归功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18.8%和20.8%,大于出口总额的降幅,对总出口增长起到下拉作用;其次,分国别看,欧盟和美国仍是中国第一、二大出口对象,对两者的出口额共占出口总额的37%左右。3月份中国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同比分别下降20.2%和12.6%,共计下降16.7%,相对于2月份而言,对这两个最大出口对象的出口没有继续恶化。


08年12月份的出口增速开始负增长,2009年1、2月份出口的增速分别下降到-17.5%、-25.9%,让人觉得全球经济的寒流直扑而来,悲观者开始预期2009年的出口增速将出现全年两位数以上的负增长。但潘向东觉得看待出口的趋势运行不能仅凭这三个月的数据来进行判断。


短期内进出口数据属于"异常点",这些异常并不代表进出口未来的趋势,因为此轮全球衰退是"休克式"的下滑,全球都面临去库存化,这会造成在去库存期间数据出现扰动,偏离正常值,随着去库存的步入尾声,进出口将步入衰退期的合理区间。就未来而言,目前演绎的全球金融危机必然会进一步传导到实体经济,导致全球经济出现快速衰退,从而导致中国出口需求回落。由于前期人民币升值的累积效应、出口退税的取消等外贸*策改变、能源和环保等社会成本的不断上涨、新劳动法的出台等都将提高出口企业的成本,削弱了出口竞争力,也将导致出口增速下降。同时由于总需求下降,整体物价水平出现了快速下降,从而出口物价指数也将面临下滑,这会导致名义增速出现快速下滑。


虽然全球经济的下滑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潘向东认为没有必要过于悲观。


首先,对于美国经济未来走势的判断,尽管2、3季度美国经济还会比较糟糕,但预计四季度美国经济会出现回升。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通过财*举债和定量放松,促使货币供应量快速增加(M2在08年10月为5%左右,到目前已经达到9-10%),但由于美国信贷的投放是由各商业银行自主决定,这就导致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信贷并不会同步,当前美国的信贷增速由08年10月份的10%下降到目前4%的水平,这说明美国货币的放松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相反实体经济正面临着信贷收紧的压力。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的货币供应量走势一般先于信贷走势3-6个月,信贷走势先于经济走势3-6个月。预计2-3季度信贷会逐步企稳回升,因此,美国经济有望4季度开始回升,这对中国的出口会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尽管全球经济出现衰退,总需求会下滑,但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中低档消费品,相对于中高档消费品而言,其对经济增长的相关弹性系数相对较小,因此受影响程度较小。从2005年以来中国对欧盟和日本的实际出口增速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可以看出。2005年至2007年中国对欧盟和日本的实际出口增速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一直为负数(欧盟和日本分别为-0.4和-0.2),这说明经济高涨的时候人们都偏向于中高档消费品,对中国的产品还产生一定抑制作用。2008年以来日本经济出现下滑,但中国对其实际出口增速却出现了攀升,弹性系数达到-0.6,说明经济状况不好,大家对中低档消费品的偏好增强。相对发达经济体而言,新兴工业化国家由于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对中国产品的进口增速随着经济的下滑也出现大幅下滑,对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的实际出口增速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弹性系数由2005年至2007年的3.2、-0.5和0.4攀升到2008年的6.7、1.3和6.3,说明这三个国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与其国内的经济状况之间较为敏感,随着这三个国家2010年经济的下滑,中国对其出口增速也会出现快速下滑,但目前为止中国对这三个国家的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额的比重仅为5.8%,对总出口的影响有限。


最后,未来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外贸易*策的放松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将使一些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得以提升,从而有利于缓解出口的困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